走出教室,實地踏查,驗證書本的知識與體會歷史的溫度,全民國防教育學科中心於110年12月28日與高雄市舊城文化協會、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打狗文史再興會社及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合作辦理高雄戰史踏查研習課程。
第一天首站,由高雄市舊城文化協會周宸甫專案管理人導引學員探尋左營戰地史蹟。一路走過民國三十八年政府遷台,前總司令桂永清上將鑑於左營為海軍重要軍事基地且作戰任務頻繁,官兵、眷屬生活艱難,為提供官兵、眷屬休憩場所,調劑身心,激勵士氣所建造的「四海一家」及以「再見」為題,向流逝的眷村歲月致意,並喜悅迎接眷村新生的「再見捌捌陸-臺灣眷村文化園區」,藉此讓學員們體會當時的人文風貌與時代變遷的感嘆並研擬融合史蹟製作教案。

前海軍重要軍事基地「四海一家」

向歲月致意,迎接新生的「再見捌捌陸-臺灣眷村文化園區」

青天白日滿地紅的中華民國國旗給予參訪研習見證與祝福
第二站,邀請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蔡宗宏秘書以騎乘共享單車的環遊方式走訪歷史。尋找—清末時期,為保衛打狗港海防安全,聘任英籍總教習督造中式營區結構、八字門八字牆、門楣上刻有「威震天南」的「旗后礮臺」。和由從大陳島撤退來台的大陳榮民為感謝蔣公恩德所建造一樓為祭祀蔣介石的銅像,有毋忘在莒與遺囑等標語及銘文,二樓則祭祀大陳人原鄉信仰的「蔣公報恩觀」。1949年國共內戰撤退來臺後,隨海軍第四造船廠的數百員工及眷屬於原來沉箱工廠以整修船艦、升級裝備及建造小艇為主的區域重建安頓之地,並於1952年起由軍方興建「海軍第四造船廠技工宿舍」。透過親臨現場所感受的壯觀、大陳居民熱情解說、豐富的彩繪與觀賞船舶建造的歷程,勾起現場學員的愛國情懷。以看不見的國防和史詩提升自我的危機意識,將其所見所聞融入全民國防教育。

刻有「威震天南」的「旗后礮臺」

毋忘在莒的「蔣公報恩觀」

現由中山大學管理-「海軍第四造船廠技工宿舍」

透過親身體驗與感受了解「全民防衛動員的重要性」
第三站,來到二次世界大戰、國共內戰與韓戰時期,紀念不知為何而戰,也不知道為誰而死的台籍日本兵,由中華民國原國軍台籍老兵暨遺族協會前輩—許昭榮先生選定興建的「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透過碑文的描述、館內陳列的卷軸及史物,讓學員對於地方戰史有更深刻的了解,加深國防安全意識,了解全民國防教育對於國民是多麼的重要。
全民國防教育學科中心計畫主持人林裕豐校長也藉由視訊會議講授108課綱—自主學習課程示範案例,讓學員更加了解何謂自主學習外,對於未來教學運用上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不再因此感到擔心與徬徨。

紀念不知為何而戰,也不知道為誰而死的台籍日本兵-「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
第四站,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理事鄭耀翔老師透過家中長者的口述回憶及今昔的對比解說高雄市最早的行政中心,也是早年由日本人填海造陸方式新建的海埔新生地,透過兩條濱海鐵路運送軍事、民生等物資。二戰後,由國民政府重建在大戰中被美軍轟炸毀壞的戰略區域-高雄港的「哈瑪星」,並在解說的過程中讓學員感受文化傳承的重要性,思考出在地文化的特色,校本課程對現今學生的重要性,追溯昔日、繼往開來。

儲存透過兩條濱海鐵路運送軍事、民生等物資-高雄港的「哈瑪星棧貳庫」

在台灣燈會會前會的燈光秀和煙花的照耀下此次研習圓滿落幕